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三严三实学习资料
    2014-04-01 0

    20143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 、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 、创业要实 、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 。

    讲话内容: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 、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 、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 ,慎独慎微、勤于自省 ,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 、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 ,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 、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 ,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

     

    严是爱护 ,养情操境界

    ——为政莫忘“三严三实”①

    金苍

    有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差不多先生”,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买红糖买成了白糖,都是甜的无所谓啊;把“十”字写成“千”字,就一小撇差不多嘛 。

    在现实中 ,这样的差不多先生 ,可不少 。改作风 ,不求严细深实,“应付得了检查就好了”;做工作 ,不讲真抓实干,“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抓发展,没有眼界心劲,“不出大乱子就够了”。正是针对这些差不多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要“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 、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这样的要求,切中了作风建设的脉搏 ,提出了为官从政的标准,理应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根本原则 、自觉遵循 。

    提出“严”的要求,是为了防止更多人变成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过得去”导致精神涣散 、行动拖拉 ,“高标准、严要求”促使精神振奋 、行动到位 。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锤炼,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磨砺,才能在工作上精益求精 、作风上无懈可击、品格上臻于至善。如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松松垮垮 、敷衍了事,有了裂纹就会一碎两半 ,开了口子就会决堤溃坝,不仅干不成事、干不了事,而且可能还会坏事。可以说,对于党员干部,松是害 ,严是爱。

    如果不能坚持严的要求  ,守住底线 、守住操守、守住信仰 ,从思想到行为的蜕变,更将非常危险。一些领导干部最初信誓旦旦“常在河边走 ,就是不湿鞋”,时间久了思想懈怠、被糖衣炮弹击中后想法变成“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等到开始伸手了又变成“既然湿了鞋 ,不如洗个脚”,越走越远之后则是“既然洗了脚,不如洗个澡”,彻底滑入贪腐深渊 。如果能谨记“三严” 、警钟长鸣 ,恐怕也不会败到无路可退。

    工作中固然不能吹毛求疵、寻弊索瑕,但如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同样会助长歪风、滋生邪气。比如 ,申报个人事项,如果觉得是个人私事没必要计较,怎么能端正风气、约束自我?企业兼职任职,如果认为只要分得清里外公私就无伤大雅,怎么能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有点个人爱好,如果认为“收”“赠”字画古玩只是同好交流,怎么能根除利益输送 、权钱交易 ?要知道,好的作风、高的境界,是“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一年多来,我们严格八项规定 、坚决反对“四风”,从管住教育培训到清退会员卡,从停建新的楼堂馆所到节俭办晚会节庆 ,很多制度都发挥了“笼子”作用 ,起到好成效。但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 ,执行的要害在严格 ,不能缩水,更不能放水。严格要求 ,制度才能产生威力 ,否则 ,一处弛则百处懈,再好的制度 ,也会成为纸老虎 、稻草人 。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领导干部只有身正为范、做出样子,要求别人才有底气、严格管理才能服众 ,掷地有声的承诺才能变为成绩喜人的战果。

    从严要求、强化约束,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重要理念、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展开 ,作风建设更是常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才能“养活一团春意思” ,真正在职业上有发展 、在事业上有作为。

    【来源:《人民日报》 2014318日】

    严是平安 ,促善始善终

    ——为政莫忘“三严三实”②

    曹鹏程

    明代曹鼐,年轻时曾在地方为吏 。有次押送一名女犯 ,途中夜宿破庙。女犯天生貌美,顾盼间令其心动。为了提醒自己抵住诱惑 ,他不断在纸上写下“曹鼐不可”,整整一夜写了烧,烧了写 ,以此律己直到天亮 。此后在仕途上,曹鼐常以这四字严格自律,终成一代名相 。

      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最喜吃鱼。人们争相买鱼送他 ,公仪休却坚辞不受 。弟子问何故,公仪休说,收了人家的鱼就要按人家的意思办事,难免违反国家法纪,如果我被免职了还能吃上鱼吗?不收人家的鱼就不会被免职,这样就能“长自给鱼” 。

    两则古代故事,虽年代久远,读来却仍令人深思 。一者抵制美色 ,一者拒绝贿赂,都源自于律己以严,也都因此而得平安风顺 。这深刻启示人们,对自己从严要求 ,不仅是做人做官的本分 ,也是平安生活的保障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无论谋事还是创业 ,行得正,才能走得稳;要求严,方能干成事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 、严以律己,道理正在于此。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若求得走正道 、有作为 ,慎独 、自律很重要。探究一些落马者的腐败轨迹,直可追其入仕之初。缺乏自律,或要求很宽松 ,对一些微小之贿并不警觉,其结果就是“针尖大的眼进斗大的风”,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古人有诗说得好 ,“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 。纵饶洗遍千江水 ,争似当初不污时 。”唐代贤相陆贽的话更引人思考:“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鞋靴不已 ,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 ,必及金璧。”惟有敬慎戒惧 ,在微末上堵住漏洞,才会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应看到,领导干部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面临权钱色利诸方面的诱惑,不仅繁多,而且经常。抵御各种诱惑 ,一如逆水行舟,若不能以严守道、以严凝神、以严聚气,放低了境界追求,放宽了用权边界,放松了约束标准,难免就一篙松劲退千寻。受贿成习的倪俊雄,在基层也曾是典型的青年励志楷模。伸手接钱的柳本贤,20多年未有多拿过国家一分 。诸多事实表明,恪尽职守 、廉洁奉公并不难,怕的是居官日久 ,不再严字当头,而生骄气 、惰气 、官气 、暮气,各种腐败微生物乘机入侵,以致病入膏肓,焉得善终?倘若能以为戒,始终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 ,修身、用权、律己,又岂会难敌诱惑、折戟沉沙?

    古代官吏尚且懂得祸莫肇于放纵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应懂得,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 ,还要清风一路,才能一生无悔。守得一个严字,外无愧于人,内无愧于心,才能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来源 :《人民日报》 2014319日】

     

    严是公道 ,扬清风正气

    ——为政莫忘三严三实

    陈家兴

    毛泽东同志有个未便再荐的故事。李淑一是烈士遗孀,又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能诗善文,有人请求毛泽东将她推荐到中央文史馆。1954年 ,毛泽东为此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说: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 ,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

    从古人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到伯乐相马 ,再到赛场选马 ,其要都在一个公字。文史馆选人以严而拒纳,毛泽东同志未便再荐 ,同样为了一个公字。但何以能守公、秉公、达公?关键就在于以公为念 、以严律己。毛泽东不因私谊而废公事,不因感情而弃公道,正是对公与私边界的严格恪守 。习近平同志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 、严以律己 ,为的就是涵养共产党人的尚公 、奉公精神 ,以严护公道、以严守正道 。

    俗言说,公道自在人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公即是一种高境 。《吕氏春秋》曾讲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正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无私、为公自古即成圣贤崇尚而修养练达的文化情怀。对于为政者来说,公更是一种无上追求。从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到公生明,廉生威;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公文化可谓源远深厚。

    诚然有公心必有公道,但惟有始终从严养性,才有公心源深而不断。固然天下非一家之私,倘遇公与私之利害得失权衡,惟以从严约己方能去私心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从严要求自己 ,才能养其公心、成就公道 。有的人走上从政之道,原本就想捞一把,正所谓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的人虽以公天下自况,但在权、钱 、色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以致废除公道 、大开私门。惟以严养一颗公心,善守严、恒持严,面对歪风邪气而坚决抵制,面对私利诱惑而稳得住心神,如此不断砥砺淬炼 ,方能超然物外、宠辱不惊,最终就公义 、守正道。

    还必须看到,身为领导干部,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权力,如果不能严格监督 、严加约束,就不能保障权为民所用,做到秉公用权 。我们说,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 、先公后私 、公而忘私 。但只有从严治党、从严要求、从严制约 ,才能促进各级干部不断破除私心、成全公义。自古而今谋私者甚众,弃清廉 、纳贪贿、纵私欲者不绝,固与律己不严有关 ,也与外在约束过宽过松有关 。今天,从铁八条,到反四风,我们党不断织密织牢纪律与制度之网,为的就是强化刚性约束 ,从严管理  ,促使各级干部一心为公 、谨慎用权 。在这个意义上讲,严就是公道,严就是公序,严就是公正 。

    明代名臣于谦有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自律以严,还是他律以严 ,有严才有清风正气,有严才有民心公论。在推进治理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严守用权边界,严禁行为出格,必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也才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

    【来源:《人民日报》 2014320日】

    实是责任  见证担当

    ——为政莫忘“三严三实”④

      

    干事创业,最可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新中国初创,百废待兴,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以先小人后君子为原则锱铢必较。他告诫财经干部,不能拿老百姓的钱开玩笑,要廉洁奉公,同每一元钱作斗争,个人不动用公家一元钱。

    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一些地方法院频发错判案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想方设法改进审判人员的工作作风,不仅让人汇编了证据调查的指导手册,还将随处留心观察设定为审判人员的绝大本领 。

      两则故事有一个共同特质,这就是不仅从严上要求,更向实处着力。陈云务实节俭,成就红色掌柜的美名 ;董必武求实调查,成为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从严从实 ,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又谋事要实 、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的就是要发扬优秀共产党人干事创业最可宝贵的品质。

      自古而今,实言实行实心 ,无不孚人之理,实干兴邦始终是治国理政的至上圭臬 ,循名责实则是做人处事的金玉良言。反观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流 ,华而不实,耻也,教训值得记取 。纵观历史,惟此一实字 ,乃谋事之基、创业之根、做人之本。今天,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实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 ,更是一种历史责任。能不能求实、务实,能不能唯实干、重实效,见证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检验党性与品行 。

      从办事不吭声的老实人张思德,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好干部焦裕禄 ,再到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草鞋书记杨善洲 ,尽管时代方位不断变化,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始终都是优秀共产党人的本色。今天,要成为我们时代的好干部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组织上判断一个干部是否敢于担当 ,是否有责任心 ,关键还是看实不实。那些喜欢拍脑袋决策却不顾忌后果 、喜欢权力在握却不愿担当责任的人,那些一说起来滔滔不绝、一做工作却不行的人,都不会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把实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 ,始终坚持埋头苦干 、踏实肯干,必能担起时代重任 ,也终究不会吃亏 。

      谋事不实 ,蓝图再好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创业不实,梦想再美也只是黄粱一梦;做人不实 ,立身之本必定荡然无存 。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实干则难者亦易矣 ,不干则易者亦难矣。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自觉 ,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 ,才能啃下硬骨头、打破利益藩篱;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实劲 ,才能稳实增进人民福祉、坚实成就党的大业 。我们党从严从实要求干部 ,强调实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道理正在这里 。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胜利喜悦,也可能面临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难风险。惟有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崇实气魄,拿出骏马追风、驰而不息的踏实精神,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点点燃亮梦想的荣光 。这是神圣的使命,我们应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

    【来源:《人民日报》 2014321日】

    实是能力 ,照鉴本色

    ——为政莫忘三严三实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魏国,路过一家客店。店主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便决定追随他,没过几天店主却回家了 。妻子十分不解,店主说:“他看上去一表人才,但一路上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我看他没啥学问,怕跟着他学不到东西,反而遭来祸害 。一年后,阳处父果然被杀了 。

      这就是成语华而不实的典故。华而不实 ,怨之所聚也。没有能力,却夸夸其谈,很难在众人那里获得市场;没真本事 ,还滥竽充数 ,早晚会像南郭先生一样出丑。为政不忘三严三实,谋事 、创业 、做人,都当以此为戒。

      古人云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板凳要坐十年冷 ,积淀的是功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散发的是底气 。有了功力和底气 ,才会有发展能力,干事有想法 ,处事有章法 ,遇事有办法;才能有战略定力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反过来看,一些人之所以热衷于作秀、沉迷于表面文章,除了作风虚浮 ,恐怕还与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正所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胸无点墨,空话大话套话实属必然;腹无良策 ,以文件落实文件在所难免。好比《水浒传》里的白衣秀士王伦,自身经不起掂量,哪有底气可言?

      许多不实的背后,是不能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遇到难题往往采取鸵鸟政策,把矛盾盖起来、让自己藏起来;推动改革总是习惯挂空挡,不敢迎着困难上 、顶着压力干 ,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笨办法不顶用。既无法向前迈步 ,又不甘落于人后;既没有能力水平,又怕说自己不行 ,于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来了,你要求绿化环保,他给你来个荒山涂绿漆;你要求化解矛盾,他给你来个封捂堵压瞒;你要求调整利益,他给你来个各打五十大板……表面如火如荼 ,实则一地鸡毛;看似动作不少,只是原地空转 。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我们讲实干,前提是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自然不可取。空有一腔热血,却只有看法没有办法,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同样值得警惕。苦干实干还要加巧干,我们尚实、求实,是为了解决问题、深化改革 、谋求发展 。否则 ,一提老实,就当老好人、差不多先生;一说实干,就上笨办法 、土办法,谈何改革创新 ?谈何与时俱进?

      有人说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在他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变化,相当于过去人类几千年。发展日新月异,能力不进则退 。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写下名篇《改造我们的学习》,批评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风气。今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化改革新要求 ,领导干部更要通过不断学习,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工作 ,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学会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让自己真正有两把刷子,实干才会有基础、有方向、有成效 。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 ,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东汉张衡的这番话,标注了古人为官的价值天平 。唯实干才能兴邦,唯有才方可实干 。今天,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理应有更纯的本色、更高的境界。 

     

    【来源:《人民日报》 2014325日】

    实是绩效,检验作风

    ——为政莫忘“三严三实”⑥

    作者:詹 勇

    1962年,焦裕禄一来兰考,就把原来的“劝阻逃荒办公室”改成“治理三害办公室”,立下了“苦战三年驱走三害”的军令状。在生命的最后475天里,他和大家暮雪朝霜,追沙追到沙落地 ,查水查到水归槽,用舌头辨别碱的种类,干出了“翻淤压沙,立竿见影;育草封沙 ,当年见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 ,三管齐下,效果良好”的业绩。“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诠释了一个实干者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百姓谁不爱好官?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关键在一个“实”字 。群众认干不认说,老开“空头支票”,何以取信于民?问题矛盾吃硬不吃软,尽搭花架子,何以攻坚克难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当前正值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倡导做老实人 、说老实话 、干老实事,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这对为政者尤为紧要 。 

    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作为。正如焦裕禄跑遍兰考1600个沙丘探求治沙之法,孔繁森在茫茫雪域跋涉8万多公里苦思发展之策,杨善洲用20多年造就莽莽林海惠及群众,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勇于直面矛盾 ,善于解决问题。所谓“实绩”,求实是基础,绩效是结果 。 

    以之为镜鉴反观 ,一些干部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热衷于造“典型”、搞“盆景”,玩注水浮夸的“政治统计学”,动辄就喊“大变样”之类口号 ,一拍脑袋就大上项目……种种“假大空”,照见的是形式主义的虚火、高高在上的官气、求名逐利的算计。鲁迅先生说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以图虚名始 ,必将以得实祸终。 

      从一地烂尾楼,到办事“跑断腿”,发展之痛、民生之苦的背后,往往存在作风之弊 、行为之垢。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金玉其外的“路边政绩”,脆弱如纸糊一般,今天是个人仕途的垫脚石,明天却是东窗事发的导火索 、一方发展的绊脚石 。由此看来,作风上的实与虚,折射的是思想上的公与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出于公心才会踏踏实实、力行惠民 ;私欲膨胀就会蝇营狗苟、弄虚作假 ,把政绩异化为个人的资本 。 

      古人云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今天的领导干部,身负改革重任,面对各种难题,弘扬务实之风 ,不仅是做人的准则,更是谋事创业的方法论。有基层干部感叹,走遍了千家万户,说尽了千言万语,想尽了千方百计,才能啃下征地拆迁这块硬骨头 ,靠的就是“一个也不落下”的扎实功夫。同样,转型发展 ,离不开因地制宜的谋划 、资源环境的考量 ;改善民生,有量力而行的理性、尽力而为的落实,才能把好事办好。不驰于浮华,不骛于虚声 ,沉下心来医痛点、解难事 ,这正是深化改革最需要的政治品质。 

    50年前,强忍病痛的焦裕禄坐在桌前 ,在铺开的稿纸上写下一篇文章的题目,又写了四个小标题,其中第一个就是“设想不等于现实”。文章虽未完成,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已写在了大地之上,写进了人民心里 。办实事而不图虚名 ,求实效而不做虚功,确为铸就永恒的为政之道,正如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来源 :《人民日报》 2014326日】


    XML地图